环渤海经济瞭望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际刊号:1004-9754
国内刊号:12-1161/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41084 人次
 
    本刊论文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到人类生存,同时制约经济的发展。当前,必须改变人类消耗的能源结构,进而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有利于解决气候危机、能源危机以及经济的持续增长。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面临很多制约因素,采取有效对策措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实现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之路。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低碳技术;碳源碳汇

1 引言

(1)低碳经济的背景

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此同时,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能源导致的环境问题更主要地表现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恶化。在这样时代新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等新概念、新政策相继而生。低碳经济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变革能源、经济、以及价值观,实现新的经济发展范式,走向生态文明,应用创新低碳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低碳消费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2)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发展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经济增长,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英国意识到了本国的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英国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泰国巴厘岛举行,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3)我国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年12月,我国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将可再生能源发展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再提以煤炭能源为主。2008年1月,清华大学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2007年9月,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对低碳经济的观点。学者牛文元认为,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加快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

  2 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是以消费大量能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当前,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

1)低碳经济发展困难缓慢

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主要靠煤、矿产资源的消耗,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双重压力矛盾突出,我国当前处于高能耗阶段,同时也是高碳经济时期。由于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成为能源消耗大国。为了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碳经济仍将继续保持下去。应用在低碳经济的低碳技术的特点是涉及面广、难度大。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由于低碳技术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领域,以及社会再生产过程,由于一些低碳技术难以实现,严重制约低碳经济发展。比如煤炭发电行业,我国高碳的火力发电仍是主体地位,但煤电的整体气化联合循环技术满足不了低碳发电要求。交通运输部门限制汽车CO2 的排放,但是缺少新能源动力的配合,太阳能、氢能利用技术处于进一步研究阶段[1]

2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首先,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大量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扩大建设,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其次,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存在,经济发展对能源和资源依赖度较高, 单位GDP能耗和产品平均能耗都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再次,能源资源禀赋的特点。在中国能源探明储量中,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特点,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将长期存在。煤的碳密集程度较高,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排放强度。最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我国产业仍处于低端位置,出口的商品主要为高能耗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商品。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我国处于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所采用的能源基础设施的技术、设备能长期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用低碳的燃煤发电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2]

 (3) 低碳经济发展瓶颈

  我国在采取的减排行动中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仅仅依靠降低能源消耗中的碳排放。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加快低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资本支持,势必会推动碳规则的全球化。我国相应建立健全相关市场和监管体系,进入碳总量控制时代。我国设定行业的准入门槛,以及经济的激励政策,扶持低排放行业发展,减排技术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能力。对高能耗企业,这种高耗能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将不复存在。技术和资金将成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3]

3 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

(1) 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全球经济向着可持续的低碳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低碳经济,有必要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低碳技术将成为国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制定低碳技术战略规划,以及制定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的规划,其内容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低碳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

2)资金支持低碳技术创新

我国尽快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增加资金投入来使低碳技术创新。低碳技术的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应用使减排行动降低30%成本。各国每年以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未来GDP 5%20%的损失,这种对低碳技术的资金投入产出显著的经济效益。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是一项具有大规模减排效应的技术。国家应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同时,促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增强低碳技术的国际引进吸收、消化利用和二次创新[4]

3)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

低碳经济发展需要进行制度创新,消除制度障碍,推动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定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以提供法律保障。如能源税、碳税制度[5]等经济政策。制定完善的碳排放贸易制度,促进碳贸易发展;强化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加快我国能源体制改革,推动能源结构、价格体系调整,推动再生能源发展机制的运行,健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制度创新。

4)低碳能源产业的发展

煤、石油、天然气是高碳能源,对大气变暖影响极大,必须开发新能源,建立低碳能源产业。建立生物质能源,利用沼气技术,发展沼气产业;建立风能、水电能源产业;核能核电的发展;开发太阳能产业;潮汐能、地热等能源都有待于进一步开发[6]

5)农村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不但是在城市发展,而且也在农村发展。农村碳源碳汇对地球生态环境影响很大。我国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用能,乡镇企业等对能源消耗增加,CO2 排放量也增加,对大气温室效应影响很大。而广大农村的生态环境拥有森林、农作物等绿色植物,碳汇功能潜力很大。对农村碳源进行有效控制,发挥碳汇的作用,实现碳平衡,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1]

(6) 积极的低碳经济政策

将低碳经济的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的支出范畴,把低碳经济发展资金作为财政的经常性支出,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制度保证,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低碳经济发展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调动企业投资低碳经济的积极性的政策,遏制环境恶化,不但通过国家财政支撑,而且可以通过市场防范、减排,调动企业投资低碳经济的积极性,可以通过投资低碳项目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低碳产业技术项目进行贴息等方式[7]

(7)积极做好低碳经济的宣传普及工作

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以及企业都可以对本单位的员工进行低碳经济的宣传,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从而引导公众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增加公众的环保意识,减少能源的浪费,使得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成为全民参与的实际行动内容。

4 结论

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有以下益处:首先,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国家和企业节约能源,可以遏制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避免对国外能源的依赖,巩固了我国能源安全。其次,低碳经济有效保护了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通过进行低碳技术和设备的改造,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再次,低碳技术是创新的技术,企业采用低碳技术可以提升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新能源产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的引擎。低碳经济必将导致以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标准的出现,掌握低碳技术的国家将成为未来经济的主导者。

参考文献

[1] 李友华,王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6

[2] 金乐琴,刘瑞.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经济问题探索.2009,(1):86

[3] 姬宪恒.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可分三步走. 中国商报/2009 /12 /8/ 002

[4]  杨莉. 低碳经济发展可行性及策略探讨. 现代商贸工业. 2009,( 23):26

[5] 樊纲. 低碳经济发展:中国与世界. 解放日报/2009年/12月/20日/第008版

[6] 邵伟. 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金融与经济.2009,(2):33

[7] 刘兆征.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政策建议.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13(6):57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环渤海经济瞭望》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环渤海经济瞭望》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